幽明录亦作“幽冥录”、“幽冥记”,南朝宋宗室刘义庆所撰志怪小说集。书中故事的体裁有地理博物体、杂史杂传体、谈佛论道体几种。其中多数作品短小简洁,缺少细节,但描写文雅细腻。“幽明录”继承了传统的仙怪题材,但也有创新,尤其是在鬼怪的人情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,使作品更有现实感。
【原文】
安侯世高者,安息国王子。与大长者子共出家,学道舍卫城中。值王不称,大长者子辄恚,世高恒呵戒之。周旋二十八年,云当至广州。值乱,有一人逢高,唾手拔刀曰:“真得汝矣!”高大笑曰:“我夙命负对,故远来相偿。”遂杀之。有一少年云:“此远国异人而能作吾国言,受害无难色,将是神人乎?”众皆骇笑。世高神识还生安息国,复为王子,名高。安侯年二十,复辞王学道。十数年,语同学云:“当诣会稽毕对。”过庐山,访知识,遂过广州。见年少尚在,径投其家,与说昔事,大欣喜,便随至会稽。过嵇山庙,呼神共语。庙神蟒形,身长数丈,泪出。世高向之语,蟒便去,世高亦还船。有一少年上船,长跪前受咒愿,因遂不见。广州客曰:“向少年即庙神,得离恶形矣。”云庙神即是宿长者子。后庙祝闻有臭气,见大蟒死,庙从此神歇。前至会稽,入市门,值有相打者,误中世高头,即卒。广州客遂事佛精进。
【翻译】
安世高(安侯)是安息国(帕提亚帝国)的王子。他曾与一位大长者的儿子一起出家,在舍卫城中修行学道。当时国王(或指其行为)有失妥当,不够称职,那位大长者之子就常常因此忿怒不平,世高总是呵斥并告诫他不要动怒。(两人)一起相处了二十八年。(后来世高说)他命中注定要去广州(了结一段因果)。正值当地有动乱,有一个人遇到了世高,(认出他后)往手上吐了口唾沫(准备动手),拔出刀来说:“这下可找到你了!”世高大笑道:“我前世欠你命债(注:夙命指宿世命运,负对指亏欠、应对),所以远道而来偿还你。”于是那人就杀了他。旁边有一个年轻人看到后说:“这个从遥远国度来的异乡人,居然能说我们这里的话,被害时也毫无惧色,莫非是神人?”众人都又惊异又觉得好笑(或难以置信地笑)。 世高的神识(灵魂)又回到了安息国转生,再次成为王子,名字还叫“高”。(这位转世的)安侯长到二十岁时,再次辞别国王出家学道。修行了十几年后,他对同修们说:“我应当去会稽(今绍兴)了结剩下的业债。”他途经庐山,拜访了有智慧的朋友(“知识”在佛教中可指善知识,即有益的道友),随后前往广州。在那里,他见到了当年那个(目睹他被杀的)年轻人还活着,就直接找到他家,向他讲述了前世的事情。(年轻人听后)非常欣喜,便跟随世高一同前往会稽。路上经过嵇山庙,世高呼唤庙神出来对话。那庙神显现为蟒蛇的形状,身长数丈,流着眼泪。世高对着它说话(很可能是为之说法超度),蟒神便离开了(或指离去受生),世高也回到了船上。 这时有一个少年登上船,长跪在世高面前接受(他的)咒愿(祝福或超度),随后就突然消失了。同行的广州客人(即那位年轻人)说:“刚才那个少年就是庙神,他已经得以脱离那丑陋的蛇身了。”据说这位庙神就是前世那位(好发怒的)大长者之子。后来,庙里的祝官(管理祭祀者)闻到有臭味,发现一条大蟒蛇死了,这座庙从此不再有灵验(神歇)。世高他们继续前行到达会稽,刚进入集市城门,正好碰到有打架的人,失手打中了世高的头,他当场就去世了。(亲眼见证这一切的)那位广州客人从此就精进勤奋地信奉佛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