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明录

幽明录亦作“幽冥录”、“幽冥记”,南朝宋宗室刘义庆所撰志怪小说集。书中故事的体裁有地理博物体、杂史杂传体、谈佛论道体几种。其中多数作品短小简洁,缺少细节,但描写文雅细腻。“幽明录”继承了传统的仙怪题材,但也有创新,尤其是在鬼怪的人情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,使作品更有现实感。

洛下穴仙都奇遇

【原文】

汉时,洛下有一洞穴,其深不测。有一妇人欲杀夫,谓夫曰:“未尝见此穴。”夫自逆视之,至穴,妇遂推下,经多时至底。妇于后掷饭物,如欲祭之。此人当时颠坠恍忽,良久乃苏,得饭食之,气力小强。周皇觅路,仍得一穴,便匍匐从就。崎岖反侧,行数十里,穴宽,亦有微明,遂得宽平广远之地。步行百余里,觉所践如尘,而闻糠米香,啖之,芬美过于充饥。即裹以为粮,缘穴行而食此物。既尽,复过如泥者,味似向尘,复赍以去。所历幽远,里数难详,[缺失]就明广。食所赍尽,便入一都。郛郭修整,宫馆壮丽,台榭房宇,悉以金魄为饰,虽无日月,而明逾三光。人皆长三丈,被羽衣,奏奇乐,非世间所闻。便告求哀,长人语令前去,从命前进。凡过如此者九处。最后所至,苦饥馁,长人指中庭一大柏树,近百围,下有一羊,令跪捋羊须。初得一珠,长人取之,次捋亦取,后捋令啖,即得疗饥。请问九处之名,求停不去。答曰:“君命不得停,还问张华,当悉此间。”人便随穴而行,遂得出交郡。往还六七年间,即归洛。问华,以所得二物视之。华云:“如尘者是黄河下龙涎,泥是昆山下泥。九处地,仙名九馆大夫。羊为痴龙,其初一珠,食之与天地等寿,次者延年。后者充饥而已。”

【翻译】

汉代时,洛阳有一个洞穴,深不可测。有一个妇人想谋害丈夫,就对丈夫说:“从没见过这个洞。”丈夫自己探头去看,到了洞口,妇人就把他推了下去,过了很久才掉到底。妇人随后扔下食物,好像祭祀他一样。这人坠落时摔得恍惚,很久才苏醒,拿到食物吃了,体力稍微恢复了一些。他惊慌地寻找出路,又找到一个洞穴,就匍匐着爬进去。道路崎岖曲折,走了几十里,洞穴变宽,也有了微弱的光亮,于是来到一个宽阔平坦、广阔辽远的地方。步行了一百多里,感觉脚下踩的像尘土,却闻到糠米的香气,吃一点,味道芬芳美好,还能充饥。就包裹了一些作为干粮,沿着洞穴边走边吃。吃完后,又遇到像泥一样的东西,味道和之前的尘土相似,又带上一些继续走。经历的路程幽深遥远,里数难以计算,(部分缺失)终于到了明亮开阔的地方。带的食物吃完了,就进入一座城市。外城修建整齐,宫殿壮丽,楼台房舍都用金箔装饰,虽然没有日月,却比日月星三光还要明亮。那里的人都高三丈,穿着羽毛做的衣服,演奏着奇妙的音乐,不是世间能听到的。这人就诉说哀求,巨人叫他继续往前走,他听从命令前进。总共经过了九个类似的地方。最后到达一处,苦于饥饿,巨人指着庭院中的一棵大柏树,树干将近一百围(计量圆周的单位),树下有一只羊,让他跪下捋羊的胡须。第一次捋出一颗珠子,巨人拿走了;第二次捋出的珠子,巨人也拿走了;第三次捋出的珠子,巨人让他吃下去,立刻就止住了饥饿。他请教这九处地方的名字,请求留下不走了。巨人回答说:“你的命运注定了不能停留,回去问张华,他会知道这里的一切。”这人就顺着洞穴继续走,终于从交趾郡出来了。来回花了六七年时间,才回到洛阳。他去问张华,把得到的两样东西给张华看。张华说:“像尘土的是黄河底下的龙涎香,像泥的是昆仑山下的泥。那九处地方,是仙人居住的地方,名叫九馆大夫。那只羊是痴龙,第一次捋出的珠子,吃了能与天地同寿;第二次的能延年益寿;第三次的只能充饥而已。”

上一篇:羊祜自掘祖墓
下一篇:嵩山穴遇仙弈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© 2017- 5000yan.com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