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明录亦作“幽冥录”、“幽冥记”,南朝宋宗室刘义庆所撰志怪小说集。书中故事的体裁有地理博物体、杂史杂传体、谈佛论道体几种。其中多数作品短小简洁,缺少细节,但描写文雅细腻。“幽明录”继承了传统的仙怪题材,但也有创新,尤其是在鬼怪的人情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,使作品更有现实感。
【原文】
甘泉王母降。 汉武帝与群臣宴于未央,方啖黍臛,忽闻人语云:“老臣冒死自诉。”不见其形,寻觅良久,梁上见一老翁长八九寸,面目赪皱,须发皓白,拄杖偻步,笃老之极。帝问曰:“叟姓字何?居在何处?何所病苦,而来诉朕?”翁缘柱而下,放杖稽首,默而不言。因仰头视屋,俯指帝脚,忽然不见。帝骇愕不知何等,乃曰:“东方朔必识之。”于是召方朔以告,朔曰:“其名为‘藻兼’,水木之精也。夏巢幽林,冬潜深河。陛下顷日频兴造宫室,斩伐其居,故来诉耳。仰头看屋,而复俯指陛下脚者,足也。愿陛下宫室足于此也。”帝感之。既而息役。幸瓠子河,闻水底有弦歌之声,前梁上翁及年少数人,绛衣素带,缨佩甚鲜,皆长八九寸,有一人,长尺馀,凌波而出,衣不沾濡,或有挟乐器者。帝方食,为之辍膳,命列坐于食案前。帝问曰:“闻水底奏乐,为是君耶?”老翁对曰:“老臣前昧死归诉,幸蒙陛下天地之施,即息斧斤,得全其居,不胜欢喜,故私相庆乐耳!”帝曰:“可得奏乐否?”曰:“故赍乐来,安敢不奏?”其最长人便治弦而歌,歌曰:“天地德兮垂至仁,愍幽魄兮停斧斤。保窟宅兮庇微身,愿天子兮寿万春!”歌声小大无异于人,清彻绕越梁栋。又二人鸣管抚节调契声谐。帝欢悦,举觞并劝曰:“不德不足当雅贶。”老翁等并起拜爵,各饮数升不醉。献帝一紫螺壳,中有物状如牛脂。帝问曰:“朕暗,无以识此物。”曰:“东方生知之耳!”帝曰:“可更以珍异见贻。”老翁顾命,取洞穴之宝。一人受命,下没渊底,倏忽还到,得一大珠,径数寸,明耀绝世,帝甚爱玩。翁等忽然而隐。帝问朔:“紫螺壳中何物?”朔曰:“是蛟龙髓,以傅面,令人好颜色;又女子在孕,产之必易。”会后宫难产者,试之,殊有神效。帝以脂涂面,便悦泽。又曰:“何以此珠名洞穴珠?”朔曰:“河底有一穴,深数百丈,中有赤蚌,蚌生珠,故以名焉。”帝既深叹此事,又服朔之奇识。
【翻译】
(记载)西王母降临甘泉宫(的事)。 汉武帝与群臣在未央宫宴饮,正在吃黍米肉羹时,忽然听到有人说:“老臣冒死前来诉告。”却看不见说话的人。寻找了很久,才在房梁上看见一个八九寸高的老翁,面色红皱,须发雪白,拄着拐杖,驼背走路,老态龙钟到了极点。武帝问:“老翁你姓甚名谁?住在哪里?有什么病痛苦难,要来向朕诉告?”老翁顺着柱子下来,放下拐杖叩头,沉默不语。接着他抬头看看屋顶,又低头指指武帝的脚,忽然就不见了。武帝惊愕不已,不知是什么东西,就说:“东方朔一定认识。”于是召来东方朔告诉他此事。东方朔说:“他名叫‘藻兼’,是水木的精灵。夏天栖息在幽深的树林,冬天潜藏在深河里。陛下近日频繁兴建宫室,砍伐了他的居所,所以他来诉告。他抬头看屋,又低头指陛下的脚,意思是‘足够’了。希望陛下的宫室建到这里就足够了。”武帝有所感触,随后停止了劳役。(后来)武帝巡幸瓠子河,听到水底有奏乐唱歌的声音。之前出现在梁上的老翁和几个年轻人,穿着红衣系着白带,帽带和佩饰都很鲜艳,都只有八九寸高,其中一人身高一尺多,踏着波浪而出,衣服却没有沾湿,还有人拿着乐器。武帝正在吃饭,为此停下餐具,让他们依次坐在餐桌前。武帝问:“听到水底奏乐,是你们吗?”老翁回答说:“老臣此前冒死向陛下归诉,幸蒙陛下施以天地般的恩德,立刻停止了砍伐,使我们能保全居所,无比欢喜,所以私下互相庆贺奏乐而已!”武帝说:“可以(为我们)演奏一下吗?”老翁说:“特意带了乐器来,怎敢不演奏?”那个最高的人就调好琴弦唱起歌来,歌词是:“天地仁德啊垂降大恩,怜悯幽魂啊停下斧斤。保全窟宅啊庇护微身,祝愿天子啊长寿万春!”歌声大小和常人没有区别,清澈悦耳,绕梁不绝。又有两人吹奏管乐打着节拍,声调和谐。武帝很高兴,举起酒杯向大家劝酒说:“朕德行不足,担当不起这样雅致的赠礼。”老翁等都起身举杯回敬,各自喝了几升酒也不醉。(他们)献给武帝一个紫螺壳,里面有东西形状像牛油。武帝问:“朕愚昧,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。”老翁说:“东方先生知道!”武帝说:“可以再赠送些珍奇异物给我吗?”老翁回头下令去取洞穴中的宝物。一人接受命令,潜入深渊底下,一会儿就回来了,得到一颗大珍珠,直径有几寸,明亮耀眼,世间无双,武帝非常喜爱赏玩。老翁等人忽然隐去。武帝问东方朔:“紫螺壳里是什么?”东方朔说:“是蛟龙的骨髓,用来涂脸,能让人容颜美好;还有就是孕妇用了,生产一定会很顺利。”正好后宫中有人难产,试用了之后,特别灵验。武帝用这油脂涂脸,脸色就变得光润悦泽。武帝又问:“为什么这颗珍珠叫洞穴珠?”东方朔说:“河底有一个洞穴,深几百丈,里面有赤红色的蚌,蚌生出珍珠,所以叫这个名字。”武帝既深深感叹这件事,又佩服东方朔的广博见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