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幽明录》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客所编的一部志怪小说集,又名《幽冥录》《幽冥记》,成书于元嘉十七年十月至元嘉二十一年正月间 。
其书名取自《周易·系辞》中“是故知幽明之故”,注称“幽明,有形无形之象”,书中所记的鬼神灵怪之事,变幻无常,正合此意 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将其列入杂传类,记为二十卷,两《唐志》则称其为三十卷,原书在宋代时亡佚,如今存有鲁迅的《古小说钩沉》和郑晚晴的辑注本等 。
《幽明录》题材广泛,内容丰富,以记录鬼神灵异故事为主,同时也有诸多篇章涉及战争、死亡、婚恋等内容 。其不少材料源自历史传说与旧籍,多记载东晋、宋初士民僧俗的奇闻异事,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与现实性 。书中故事在搜神志怪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描写,还吸收文学散文的表现手法,不仅情节曲折,神怪形象也更富有人情,并且部分作品叙事有着抒情写意的诗化特征,有的还穿插文人化诗歌,充满诗情画意,明显提升了志怪小说的文学水平 。
另外,《幽明录》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,像刘晨、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,是“仙乡滞留型”小说的开端,而庞阿与同郡石氏女灵魂相聚的情节,则被看作是“离魂型”小说的鼻祖,《枕中记》《南柯太守传》《牡丹亭》等作品的创作也都曾受到过《幽明录》相关故事的启发 。